[回主页]

[流行新书-New books] [中外名著 - Chefdoeuvre] [网上流行电视-PopTV] [English Club-英语俱乐部]
[秀水酒坊-论坛] [网络文学-Net Literature] [聊天室  - Chat room] [游戏天地 -Games Club]
流行书站,popbook.com,流行书站,popbook.com

搜索新书

组合查找

排行榜

当当书店本周100本畅销书
当当网畅销影视制品TOP100
当当书店本周100种热门CD
当当网畅销软件游戏TOP100
卓越书网本周小说排行榜
卓越书网本周DVD排行榜
卓越书网本周人文排行榜
卓越书网本周经营类排行榜
卓越书网本周艺术类排行榜

好书推荐

 

 
 
当当书店

卓越图书

   白天的月亮       散文集...        另《无意争春》寻常陋巷里的亲切

作者:[中国] 谢娇兰

娇兰白天的月亮
[放大]

出 版 社:
汕头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10
印次:1

 

·《 白天的月亮》购书信息

 定 价: 12.30
 

购书:汕头市三联书店
 
 
 

 

《白天的月亮》

    虽然碌碌的日子听不到花开的声营,然而,花开无声,不也是生活的另一种境界,一种平淡归真的境界,我终于不再因为听不到花开的声音而抱憾了.

                                         ------作者

[网友评论]:  秀水酒坊 书评 (点击查看/发表)

详细信息
 
ISBN:7-81036-451-0
尺寸:850 X 1168  1/32
字数:100千字
用纸:
页数:120
印张:4
印刷时间:2002/10/01

作者自述
 
    生于70年代初,籍贯广东澄海.向往洒脱、自由,却又常常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拥有大学中文学历。喜欢于闲适的午后,或西月窥人到半窗的夜晚,以笔为浆,划向心灵深处;也喜欢在休闲的假日,背上行囊走向大自然,于山水、乡野间放牧一份淡泊的心情。
 

 
散文集《白天的月亮》序
 
郑明标

    追溯童心、回味童趣、沉缅母爱、回忆故梓、思念亲友、陶醉天伦之乐、欣赏原始生态与自然风光……这是谢娇兰这个集子中俯拾皆是的素材,也是古今中外女性文学常见的脸孔。但仅仅是这些情事的重温与咀嚼,只能停留于常见的浅层次。如往深处发掘,我们又可探得每一文本的隐性结构,即对都市尘嚣的拒斥,对浮躁、紧张、无奈的现代生活的厌烦,等等。这些形而上的感触与形而下的具象,都分别凝聚于作者的个人体验之中,从而令这批文本以女性性别意识的显性结构与男性文学划分了界线。如果要找出谢娇兰的女性文学与其他女性文学的不同点的话,那我们还可以发现,她的女性情结表述的艺术方式,是温和而不是叛逆,是开明而不是开放,是倾斜于中国传统而疏离了现代西方潮流,是偏于感觉型的诗意想象而缺失于理性的抽象论证。如再与汕头其他女性作者比较,她没有杜桂芳的锋芒,也不像林渊液的古典。  

    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愁绪的情怀、委婉蕴藉的手法、流畅清新的语言,是谢娇兰这部散文的又一特色。它与爱情、友谊、家庭、婚姻、故乡、童心等融化在一起,互为表里,呈现出一幅幅多层次、多角度的艺术图象,让读者窥见作者的出身、经历、爱好、志趣、人格与理想追求。例如,从许多篇章中,可以了解作者是出生于淳朴的乡村,到都市生活与工作之后,喜欢读书、写作、交友、旅游。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之中,不忘构筑家庭温馨的爱巢,等等。相夫爱子、尊老怜幼、知足常乐、淡泊处世,是她自觉或不自觉地浸淫于儒释道的文化积淀之中的明示。在这文本中,心灵真实与生活真实浑然一体,让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从中了解到潜伏和隐藏于作者背后的女性视角的心理状态、文化素质和精神内核。

    由于长期受到潮汕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与覆盖一切的儒学渊源的熏陶,本土的作者,包括女作者形成了特定的生存方式、道德情操、文化心态与思维定势。100多年来汕头的都市腥风与20年来的现代化气息,也远不能冲淡绝大多数作者从农村中带来的泥土芳香。这就说明,特定的乡土观念,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民族、地域文化传统。它存在于从特定乡土走出来的每个人的灵魂深处。也可以说,乡土是任何民族、任何民系文化母本不能动摇的根柢。在谢娇兰文本中,渴盼“人来鸟不惊”,赏识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意境;悟觉“心闲则云闲,心忙则云乱。”的佛意禅音;自得其乐于“女人恋家”的与生俱来的集体无意识;沉溺在“莲塘品茗”恬淡、宁静的氛围;怀念“如丝似线的乡恋”朴素无华的往昔日子;沉醉于“花开无声”的天籁世界;缅怀“雨夜读书”的闲情雅趣……从这一片片依附于作者灵魂的花絮云霞,我们不难体验到作者特有的审美意趣和价值取向。

    西方的传记研究法着眼于文本与作者的因果关系,认为作者是文本生命的赋予者。19世纪法国著名理论家、传记研究法奠基人圣佩韦说:“不去考察作家而要判断他的作品,是很困难的。我愿意说:'有其树,必有其果。'(《新星期一漫谈》)。对西方的社会历史研究法有重大创见的同在19世纪的法国著名理论家丹纳则说过:“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原因。”(《艺术哲学》)。从潮汕文化出发阅读谢娇兰这个个体,又从这一个体出发解读她的文本,圣佩韦与丹纳这两位19世纪的法国人早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

 

 
目录
 
1./序

1./人来鸟不惊
4./岁月的书签
7./童年乡村小学
11./花开无声
14./暗香浮动为谁
... ...

50./看云

... ...

68./白天的月亮

... ...


 

 

 
 

 

 

Copyright (c) Popbo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 to :webmaster@popobook.com